林改动态2017年第21期

bt365网址比分网  http://lgs.forestry.gov.cn2017年10月08日来源:林改司(木行办、产业办)
【字体: 打印本页

 林改动态2017年第21期
10月8日
编者按:四川省宜宾县现有森林面积1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油樟等特色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发扬“敢于先想、勇于先试、善于先成”的精神,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加强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油樟产业,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宜宾县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摘要刊发,供各地学习参考。
 
四川省宜宾县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大力推动油樟产业发展
宜宾县是油樟的原生资源地,该县立足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中国油樟之都”。目前,全县已建成油樟林基地31万亩,年产樟油5000余吨,产值达4亿元,从樟油中加工提炼的“中国桉叶油”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宜宾油樟”已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一) 推进融合发展
一是做优第一产业。按照“良种化、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新机具对油樟产业的支撑,加快油樟良种选育与扩繁,制定油樟丰产栽培与低产低效林改造标准,推进油樟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油樟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推进“万亩林亿元钱”基地建设,鼓励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实现林地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
二是做强第二产业。引导和扶持樟油精深加工企业联合科研院校,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制订油樟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培育油樟产学研创新团队。组建油樟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建立油樟产业研发孵化园,开展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成果作价等多种成果转化活动,探索公开挂牌、竞价拍卖、咨询辅导等专业化服务模式。建立油樟科技研发成果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三是做特第三产业。依托油樟资源,加强森林景观、湿地资源、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打造金沙江、岷江、越溪河流域山水生态旅游带和油樟风情小镇等旅游景点,建设油樟博物馆,在油樟核心区打造国家级油樟湿地公园,开展森林康养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
(二)创新机制模式
一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地租+分红+劳务收入”等模式,开展涉林财政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到户改革试点。油樟核心乡镇成立油樟专业合作社,鼓励林农依法自愿以租赁、入股、互换、转让和委托(代管)等方式流转油樟种植基地,加快推进油樟种植基地向龙头企业、业主、大户和专合社集中,实现油樟产业基地规模化经营。
二是完善科技研发推广体系。加大油樟科研经费投入,优先支持油樟项目立项。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与推广机制。加快油樟良种选定,加速《油樟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标准化推广,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开展油樟系列产品加工工艺与装备、下游产业、项目包装、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制定发布油樟系列产品及加工废弃物利用技术标准。鼓励企业申报油樟和樟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产品和加工产品专利。
三是完善投融资机制。组建金森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结合国有林场改革,将国有森林转化为森林资产,通过评估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将资金对口用于现代林业产业园前期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油樟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林产品研发中心等建设;以公司为平台,积极争取PPP、政府债券资金等项目支持,推进试验区内基地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改革,创新野生动物驯养活体抵押贷款,完善经济林特色商业保险、风险补偿金、集体商品林采伐限额指标管理、资源收储与评估和探索国有林权抵押贷款等机制和政策。
四是完善支持政策体系。优化招商引资软硬件环境,引进一批油樟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培育一批油樟专业合作社。优先保障油樟龙头企业建设用地供给,帮助企业协调落实水、电、互联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相关税费减免政策。落实中央和省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从事油樟产业。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基地建设。设立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油樟产业。加强涉农涉林项目财政资金与经营主体自筹资金整合,形成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合力。
(三)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油樟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县政府设立管理机构,负责油樟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各油樟产业发展重点乡镇建立工作协调机构,确保全县油樟产业发展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落实资金。县、乡镇财政把油樟产业发展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油樟产业发展不低于5000万元,每年安排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油樟核心乡镇每年安排建设专项资金不低于100万元。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农惠农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各种涉农资金及PPP、地方债券等项目资金。
三是严格考核。县委县政府把油樟产业发展纳入对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任务完成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仍不到位的,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二、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
宜宾县以油樟为主导产业,扎实推进省级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省级综合试验区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现代林业产业省级综合试验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执行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林业局局长兼任副主任;设立试验区管理机构,成立现代林业产业服务中心,确保试验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编制规划。由省林科院编制现代林业发展省级综合试验区总体规划,规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并批复宜宾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三是抓好宣传推广。2016年,在中央和省级媒体发表报道5篇,中央电视台第四套录制并播放专题宣传片《奇特的产油樟叶》、第七套录制并播放专题片《油樟树里盘出活钱来》;组织开展专项培训达1000人次以上。
四是强化资金保障。2016年,县财政安排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两圃建设;230万元省级财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已全面实施。2016年,试验区整合涉农资金9920万元以上。2017年,省级财政产业资金已落实350万元,县级财政1000万元专项经费已完成资金项目安排。
目前,该县的试验区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地建设方面,在综合试验区和示范县核心区隆兴等9个乡镇成立油樟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专合社+农户”模式,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016年完成新造林1.1万亩,丰产林改造1万亩;新建和改建蓄水池(塘)5万立方米,新建各类林区道路139.1公里;培育“万亩林亿元钱”立体高效林业产业基地1万亩。园区建设方面,现代林业产业园一期征地107亩,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即将交付企业使用。项目建设方面,已完成省级油樟湿地公园规划、森林康养基地规划、高场镇七井油樟康养林规划、建设油樟风情小镇(隆兴乡)规划,所有规划项目均已启动建设。经营主体建设方面,引进和培育油樟龙头企业3个、专业大户5家、油樟专业合作社5家;中绿林业等8家涉林企业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横竖生物公司正式获批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仙鹅林樟专合社被授予“国家级示范社”称号。
三、积极创新林权融资模式
宜宾县着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创新林权融资模式,全县实现林权抵押贷款累计3.3亿元,带动社会资本6.5亿元,较好解决了林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力助推林业产业发展。
一是建立“两证一社”制度。建立经济林木(果)权证制度,破解农民、业主非林地上营造的经济林木(果)不能办理所有权证和抵押贷款等难题,已办证2.7万亩。建立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破解农民、业主以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集体商品林地不能办理所有权证和抵押贷款等难题,已办证1.9万亩。建立村级互助担保合作社制度,破解分散林农信贷调查难、资产评估难、抵押担保难、资产处置难等难题,已组建3个合作社。
二是创新贷款模式。探索“林权抵押+森林保险+林权收储+风险补偿金”贷款模式,实行“业主(林农)申请、部门推荐、银行审批”的运行机制,针对公益林中油樟、茶叶、竹子不需采伐即可获得收益的特点,将其收益权(非木质)纳入抵押贷款范围。
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在县农村产权交易所设立林权交易中心,各乡镇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林权交易中心,与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接轨,形成省市县乡一体化林权交易平台。推行“量价分离”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建立林权抵押评估信息系统,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交易、收储、处置等业务。探索非林地的入保模式,创新森林保险产品,将商业保费率降为2-3‰。县政府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搭建银政保合作平台。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设立县级财政林权抵押贷款贴息制度,试点期间按基准利率的50%安排贴息资金,现已贴息395万元。建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县财政注入700万元风险补偿金,分担银行放贷风险。
四、稳步实施林区道路建设工程
2015年,宜宾县启动实施林区道路建设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林区基础设施,为发展林业产业、促进林农脱贫增收补齐短板、夯实基础。
一是以点带面建基础。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宜宾县林业“十三五”规划》,规划用时5年,投资6亿元,建成林区道路1040公里,初步建成农村公路和林区道路融合互通的路网体系。坚持“三区域一重点”原则,重点倾斜“现代林业产业园区、生态脆弱区、国有林区和贫困村林区”道路建设,逐步形成布局科学化、功能多样化、效益最大化的林区道路网络。出台《宜宾县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成立工程施工监督及质量检查组,强化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
二是多方协作筹资金。每年安排县级财政预算不少于5000万元投入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并逐年稳步增加财政投入,2016年投资达7362万元。建立林区项目整合引领机制,将林区道路建设与脱贫攻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基础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会同交通、发改、财政、水务等部门协同推进,已整合项目5个、资金3183万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动员10家企业投资600余万元,完成120余公里林区道路建设。按照“谁受益谁筹资”原则,鼓励群众参与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共建共享。
三是助推脱贫攻坚。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聘用当地贫困农民,吸引农民就地就近务工就业。推行林区设施项目股权量化模式,支持农民以个人林地资源、扶贫小额贷款等入股,多渠道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施林区道路建设工程以来,已实现投资1.4676亿元,建成林区道路88条、240.6公里,带动全县16个乡镇、30个贫困村发展,1200户、5000余人脱贫。